现在的中美贸易谈判,有一个真问题,也有一个假议题。
先说美方最新动作。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接受CNBC采访时透露,特朗普政府正在设定一个重要的期限:8月1日。如果在这之前没有谈成,美国将会实施新一轮高关税。但他话说得很直白,美国更看重协议的“质量”,而不是时间。说白了就是:宁可不签,也不吃亏。甚至还放话说,关税提高可以给别的国家施压,逼他们让步。
当主持人问,如果8月1日没谈成,期限会不会延长?贝森特说,要看特朗普心情。意思就是没剧本,总统说了算。谈到中国,贝森特语气突然转柔。他说,中美贸易情况其实不差,现在是时候谈谈下一步了。但他立马话锋一转,提到两个话题:第一,中国买了伊朗和俄罗斯的石油;第二,中国必须进行重大经济“再平衡”。这两个话题,一个是烟雾弹,一个才是真关键。
先说假的。美方批中国买俄油,说要加100%关税。问题是,美国之前已经试过这么干,对中国某些产品加税甚至高达145%。结果是什么?扛不住了,美方自己先回头谈判了。现在又抛出俄油这一招,很可能只是为了转移视线。
但第二个话题就不一样了。贝森特说,中国需要进行“再平衡”。什么意思?就是希望中国少建点工厂,多搞点消费。最好别再跟美国抢制造业,把钱拿去买美国产品,这样大家都开心,尤其是美国最开心。
这其实不是新说法。贝森特早在5月接受采访时就提过。他说:“我们需要更多制造业,中国需要更多消费。或许可以一起再平衡。”说白了,美国想让中国变成一个买买买的市场,而不是出口制造大国。这样既不抢美国工人的饭碗,又能帮美国企业赚钱。
但中国怎么想呢?彭博社在5月的一篇报道透露,中国官员正在规划下一版本的“中国制造2025”。这个新版本,可能不会用这个名字,但核心没变:继续发展高端制造业,特别是芯片设备等战略技术。
中国还在准备下一个五年计划,目标是保持制造业在GDP中的稳定比重。有讨论过,要不要设定“消费占比”的具体数字。但最终倾向不设定。因为刺激消费,不是喊口号就能做到的。
所以,美方希望中国多买少做、少竞争多服从;但中国则要继续把制造能力握在手里。这才是中美之间谈判真正的难点。你说中美有没有合作空间?当然有。但要中国彻底放弃工业、转向“消费主导”社会,基本没戏。因为这不是市场行为,而是主权问题。
再来看一个更大的背景。美国不只在敲中国的门。现在,美国正在全世界展开新一轮的关税压力。据《华盛顿邮报》报道,随着8月1日这个期限接近,美国的许多盟友也在找备胎。为什么?因为大家都怕了。
美国平均关税已经从年初的2%飙到15%,这是自二战以来最高水平。万一新协议没谈成,还可能继续往上加。这导致什么后果?很多美国企业也扛不住了。
《华盛顿邮报》指出,欧洲和拉美一些国家,正在加快彼此之间的自贸协定。像欧盟和阿联酋、瑞士与阿根廷这些组合,都在推自贸协议,目的就是减少对美国的依赖。
中国也在抓住这个机会。有一家国际质检机构就说,第二季度欧洲客户审核中国供应商的需求增加了5%。但美国买家的订单下降了24%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欧洲想更靠近中国,而美国市场正在边缘化。
要做出这样的判断,并不难。首先,美国这波关税大战,短期内是为了逼对手让步;但长期来看,是在逼盟友离开。其次,中国反而成为维护自由贸易的关键角色。未来的全球贸易秩序,可能会出现一个没有美国的新版本。最后,所谓“中国再平衡”,是中美谈判的核心。但这不是中国单方面让步就能解决的问题。谁都知道,发展制造业,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。
所以接下来,中美还会继续谈。但真正能谈得动的,不是关税本身,而是整个贸易战背后的结构性矛盾。美国能不能接受一个制造业强、科技自立的中国?这是接下来所有谈判的核心问题。
富华优配-114配资网-股票配资利率-配资网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